湖南工业领域首个“机器管招投标”项目顺利完成 排除人为干扰 以机器保障公平公正
2月21日,湖南省首个工业领域“机器管招投标”项目——湘衡盐化有限责任公司岩盐开采项目管道安装工程在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顺利完成开评标工作。此举标志着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工业领域招投标正式开启机器管招投标的新模式。
此次项目是湖南省“机器管招投标”系统在工业领域的首次应用。在三楼开标现场,大屏幕实时展示在线开标进程。评标环节,招标人(代理机构)只需填写项目基本信息和关键信息,“机器管招投标”系统便迅速响应,依据《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模块化招标文件范本框架导引及编制导则》编制的项目招标文件要求,对所有投标文件进行深入分析,自动匹配资质要求、业绩指标、人员要求、信用等数据,并精准筛选出合格的投标文件进入评标环节,整个“机器自动评标”过程仅耗时80分钟,评审效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开标期间,湖南省发改委领导亲临现场观摩指导。
据悉,“机器管招投标”系统构建起了一套全面、高效的招投标管理体系,实现了招标文件自动生成、智能评标和全流程监管的智能化运作。该系统以数字化、模块化招标文件范本体系为基础,从源头上严格限制招标人设置不合理的资质门槛,排除人为干预的空间,有效杜绝招标文件条款“量身定制”、围标串标及“提篮子”等乱象的发生。
在评标阶段,系统采用“一个规则、多套组合、多维关联”的技术路径和轻量化的评审规则,依托于行政监督部门提供的涉信用、业绩、人员、行政处罚等信息的数据库,并以交易系统为载体,实现评审因素“一键式”智能比对和精准评审。针对客观评审因素,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化评定,随后由评标委员会进行审核确认。这种方式不仅减轻了专家的基础评审工作负担,使他们能将更多精力集中在技术方案的审查上,进一步提升评标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相较于传统评标方式,评标时间缩短了70%,极大地优化了招投标流程,为公共资源交易的高效运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不仅如此,系统对招投标各环节的数据进行实时记录,并与行政监督平台实现无缝对接。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精准识别围标串标、资质造假等违规行为,真正做到“交易留痕、异常预警、实时追溯”,为所有投标企业营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确保企业能够凭借自身实力参与竞争,切实实现了“打不了招呼、打了招呼没有用”的公平公正目标,有力推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健康、有序发展。
该项目的成功落地,是湖南省落实“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及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实践。目前,“机器管招投标”系统已在环保、农业、水利等领域投入使用,并在全省14个市州进行了系统部署和业务培训,下一步将推动全省试运行。